11月3日消息,科学家长久以来推测,月球是地球遭巨大天体撞击后的碎片形成的。
据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等机构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最新研究,在数十亿年前,一颗体积类似火星的太阳系早期行星与原始地球发生碰撞,这次剧烈撞击帮助创造了月球,同时在地球的地核附近留下了大陆大小的残骸。
对月球的起源,得到公认的一种解释是撞击假说,即一颗远古行星忒伊亚和原始地球发生碰撞后,飞溅到太空的碎片逐步凝聚成月球,但关于忒伊亚存在的直接证据十分模糊。
据最新研究显示,这次巨大的撞击可能将忒伊亚的部分残骸埋在了地核附近的地幔深处。
此前研究发现,地球表面以下约2900公里的下层地幔中存在两块绵延几千公里、大陆大小的岩石结构,地球内部的地震波在这种岩石结构中传播得异常缓慢,表明它们比周围的地幔密度更大,成分也不同。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高密度物质可能就是忒伊亚的残骸,它在形成月球的大撞击后保留在地球深处。
研究小组的计算机模拟显示,来自忒伊亚的岩石密度比地球地幔高2%至3.5%,含铁量更高,它们的化学性质可能与月球火山岩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