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论之四大理论流派的关系, 学习理论是对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条件和规律的系统阐述。其根本目的是为人们提供对学习的基本认识,从而为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奠定基础。从学习理论的发展史来看,20世纪上半叶,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后,认知主义的观点逐渐取代了行为主义。到20世纪末,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代表了一个新的方向。这部分一直是我们学习的难点章节。
接下来,我们再来详细看看各个理论流派所侧重的研究内容及其关系。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通过强调可观察行为的获得来解释学习。个人学什么,怎么学,是由环境刺激决定的。当环境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反应得到巩固,就形成了相应的行为习惯,这就是学习。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个连接刺激和反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学到的主要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外显反应,这种反应因为后效的强化而成为习惯。学习到的个体反应被组合成一个整体行为,
学习的产生是外部控制或外在的、被动的、渐进的。
虽然行为心理学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可以有效地用来解释行为的习得,但不能很好地用来解释知识的学习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行为心理学家很少关注学习的内在心理机制,这也是后来心理学家所批判的。
因此,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尝试用新的方式研究学习现象,提出了不同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新的学习理论,其中认知学习理论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学习理论。
二,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在人类复杂行为的研究中,不仅要关心个体可观察到的行为反应,还要关心刺激反应的中间过程,即刺激是如何引起反应的,以及学习行为的内在机制。
认知主义者把学习看作是个体通过对事物的识别、区分和理解来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学习的是思维方式,也就是认知心理学家所说的认知结构。
在学习情境中,个体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来识别、区分和理解各种刺激之间的关系,增加自己的经验,从而扩大或增强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样,在认知的人看来,学习是内生的、主动的、整体的。
第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吸收并综合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但它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看待学习,即情感角度。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注重整个人的重要性。
注重动机、情感、安全、友善、支持性学习环境的创设,相信只要给学生适当的机会和支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鼓励合作而不是竞争,每一种声音都值得学会倾听和尊重。
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构成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特征。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本能和潜能,认为人性本善,具有不断发展、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倾向,会在良好的后天环境中自然成长和自我实现。他们强调人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创造性和无限的发展可能性。因此,
我们应该尊重人的价值、需求和尊严,相信人可以自我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人的潜能的实现。
第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建立在客观主义的传统知识论基础上,而建构主义则试图超越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知识观的二元对立,强调知识学习的内在生成和主动建构,走出了一条学习理论的新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在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之间寻求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它力图实现知识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外部输入与内部生成的统一,个体知识学习与社会知识学习的统一。
建构主义继承和发展了以布鲁纳和奥苏贝尔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学习理论的精髓,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
主张用同化来解释学习的内在心理机制等。建构主义者也吸收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些精华。重新重视直接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是斯金纳学习理论中所强调的。
直接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再次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真实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得到普遍强调;此外,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有意义学习的思想,这也是建构主义所倡导的。这表明,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绝非与生俱来,而是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注的是人类最本质的认知表现,即行为变化;认知学习理论研究人类深层的认知过程,即思维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主要强调人类主动建构自身的能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类情感认知因素的重要性,为自主学习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公教育解析
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招聘考试
回复即可查看每日时政新闻+时政模拟
回复即可免费获取各省备考资料
注:本文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归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编辑。作品如已获本网授权,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学习理论之四大理论流派的关系,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学习理论之四大理论流派的关系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