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线”在心理学中的考查(画线工具软件下载官网)

2023-09-24 23:36:12 hao333 1611

“画线”在心理学中的考查, 随着学生学习内容的深入,一些知识点的学习已经需要打破思维的边界,进入宏观把握的层面。特别是心理学中一些例题的考查,需要大家跳出书本知识的章节划分,从整个心理学内容的角度去把握。

并作为选择题备考。今天边肖就来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心理考试中画线这个知识点可能会遇到的考试内容。

1.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因素

无意注意,也称无意注意,是一种无预定目的、无意志的对某事物的无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客观条件:刺激本身的特点。包括新奇度、强度、动作变化以及刺激与背景的区别。其中画线属于刺激和背景的区别。因为画线,画的部分属于刺激,没画的部分属于背景。

刺激和背景是有区别的。

主观条件:即人自身的状态,包括人对事物的需求和兴趣、情感态度、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个人情绪和主观期望。

2.同时形成感官对比和对比

感觉对比是不同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灵敏度发生变化的现象。感官对比可分为:同时对比和后续对比。其中,同时对比是指几种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受体的敏感度变化。

画线是典型现象。划线部分和非划线部分同时进入视野,形成同时对比。

3.影响感知选择性的因素

感知的基本特征包括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定性。

人们在感知过程中,将感知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清晰地反映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感知选择性。而要把物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一般取决于三个条件:

当物体与背景的差异越大,对比度越大,物体越容易被感知,反之亦然。画线会产生物体和背景的区别。因为有线条画出来,所以画出来的线条和没有线条的部分分别叫做物体和背景,这样就形成了物体和背景的区别。

感知的有利选择。

(2)当物体相对活动,而背景相对普通或物体相对静止,背景相对活动时,物体也容易被感知。

当对象是你熟悉的、感兴趣的或与人的需求、愿望、任务有关的事物时,容易被感知。

4.感知定律的差异定律

差异律主要是针对感知对象与背景的差异。物体与背景的差异越大,物体就越容易从背景中被区分出来,学生就越能优先将感知到的物体作为反映的内容。相反,物体与背景的差异越小,物体越不容易被感知。因此,

下划线的部分成为被感知的对象,没有下划线的部分成为背景。

5.认知策略复述策略

认知策略中的画线属于阅读中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在教学生画线时,教师首先要用一段话说明什么更重要;其次,教学生认真画线;最后,教学生用自己的话复习和解释这些划线部分。

中公教育解析

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中公教师招聘考试

回复查看每日时政新闻模拟。

回复即可免费获取各省备考秘籍

画线工具软件下载官网

注:本文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归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编辑。作品如已获本网授权,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画线”在心理学中的考查,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画线”在心理学中的考查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