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学流派—苛勒, 格式塔心理学由维特海默、科勒和考夫卡于1910年至1912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创立,其正式标志是维特海默于1912年发表的论文《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也叫完形心理学或格式塔。格式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的经验和行为。它始于反对基础主义或建构主义心理学。后来还反对行为主义的行为研究还原论。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流派,其代表人物是维特海默、科勒、考夫卡和勒温。
科勒的顿悟学习反对桑代克的试错学习理论。他认为桑代克设计的实验环境过于复杂,动物很难观察到环境的全貌,只能靠一次次试错,偶然成功。他自己设计的实验不是这样的。
而是尽可能让动物看到实验环境的全貌,让受试动物通过观察全貌来理解。
一般来说,顿悟有四个特点:第一,顿悟取决于情境条件,只有当学习者能够理解问题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会出现;第二,顿悟往往发生在一个阶段的试错之后;第三,顿悟是质变;第四,
Epiphany是便携的。顿悟学习不是靠简单的试错或者反复练习。关键是个人要理解整体情境中各种刺激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情境。这样,顿悟自然就发生了。
1918年科勒的鸡啄米实验否定了行为主义的机械学习迁移理论。科勒的实验是这样的:
把小米放在两张纸上,浅灰色和中灰色,把鸡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鸡啄浅灰色纸上的小米,就把它赶走;如果你啄中灰色纸上的小米,就让它继续下去。通过这种方式,让雏鸟学会中灰(刺激)和啄(反应)的关系。
经过多次练习,小鸡真正能学会啄的只有中灰色纸上的小米。此时,实验者改变了实验情境,将两张纸的颜色分别改为中灰色和深灰色。根据行为主义的SR公式,鸡应该像以前一样在中灰色纸上啄小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鸡反而在深灰纸上啄小米。
科勒认为,后来鸡在深灰色纸上啄小米的原因,并不是对一个固定的单一刺激特征做出反应,而是对整个刺激情境中颜色的相对关系做出反应。学习迁移是关系和结构的迁移,即格式塔。
可见,科勒等格式塔心理学家对学习迁移的看法与桑代克不同。桑代克认为迁移的前提是两种情境有共同的成分,而科勒认为虽然原始学习和产生迁移的情境之间有共同的东西,
但并不是完全相同的零碎要素,而是共同的模式、格式塔或关系,也就是说,非共同要素的迁移就是整体关系的迁移。
中公教育解析
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中公教师招聘考试。
回复查看每日时政新闻模拟。
回复即可免费获取各省备考秘籍
注:本文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归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编辑。作品如已获本网授权,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格式塔心理学流派—苛勒,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格式塔心理学流派—苛勒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