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苏贝尔成就动机的分类,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根据成就动机在学校情境中的表现来定义成就动机。他指出:在学校情境中一般称为成就动机,它至少应包括三种内在驱动因素,即认知内驱力、自我完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这类知识点在历年的教招考试中频繁出现,多以例题或概念性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需要大家能够区分和掌握。
1.认知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它满足了个体理解和掌握知识,系统地解释或解决问题的需要。这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认知内驱力是学习中最重要、最稳定的内驱力。这种内在驱动力大多来自好奇心的倾向,
如探究、操作、领悟、应对环境等。所以,当题目中有对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时,认知内驱力基本可以被锁定。比如王丽,因为喜欢历史故事,所以认真听历史课。这个动机跟她的兴趣和好奇心直接相关。
属于认知内驱力。
2.内驱力的自我提升
自我提升的内驱力是指完成活动后的成就或排名,它与个体自尊水平密切相关,是一种外驱力,是成就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认知内驱力不同,
自我提升的目标不是学习任务本身,而是完成任务所赢得的能力水平或社会地位的提高。比如一个学生在学校努力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同时也能提高他在班里的排名;公司的员工努力工作,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出色的表现和工作能力也可以给他带来晋升的机会。
3.辅助内部驱动力
附属内驱力是指希望通过学习活动获得他人的认可、关心、友谊和接纳,满足个体人际交往需要的内驱力,这显然是一种外驱力。
附属内驱力的产生一般有三个条件:一是学生和长辈有情感依赖;第二,学生享受到了更多的人际支持;第三,学生在长辈的认同中获得衍生地位,享受这种衍生地位带来的乐趣。
具有附属内驱力的个体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老年人的期望,在考虑个人发展问题时倾向于迎合老年人的意愿。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他们眼中重要他人的变化,学生的内驱力来源也发生变化。在幼儿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孩子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主要是为了得到长辈的认可。在儿童后期或青春期,随着儿童情感依恋的减少,
附属于学习的内部驱动力的强度降低了。同时,同伴和集体逐渐取代父母和老师成为这个年龄段学生的重要他人,赢得同伴和集体的赞扬逐渐取代对老师的依恋,成为附属内驱力的有力因素。学生进入青春期后,
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加深刻,自尊心增强,认知和自我完善的内在驱动力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己的知识需求和兴趣爱好,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
需要注意的是,认知内驱力、自我完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表现出很强的个体差异,受年龄、性别、人格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中公教育解析
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招聘考试
回复即可查看每日时政新闻+时政模拟
回复即可免费获取各省备考资料
注:本文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归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编辑。作品如已获本网授权,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奥苏贝尔成就动机的分类,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奥苏贝尔成就动机的分类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