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历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常见的考点。这里总结一下它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助考生备考!
一.背景介绍:
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了解学习动机是如何影响学习行为的,这就是学习动机理论所讨论的问题。在各种有影响的动机理论中,归因理论最强调认知观点。
其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机。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本质或推断其原因的过程。一般来说是指做完一件事之后要做一个总结。
对我们所做的事情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找出原因。
第二,归因理论
(一)海德的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由海德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人有认识世界和控制环境两种需求,而满足这两种需求最根本的手段就是了解人行动的原因,预测人会如何行动。归因是如何影响人的学习动机的?海德认为,
行为的原因要么是环境,要么是个人。如果将行为归因于他人的影响、奖励、运气、工作难度等环境原因,那么个人可以对行为的结果不负责任;如果将行为归因于个性、动机、情感、态度、高等教育能力等个人原因,
那么个人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海德说的归因于环境,类似于我们把事情的责任归因于客观或他人,而后者归因于主观和我们自己。
(二)罗斯的控制点理论
Roth发展了归因理论,提出了控制点的概念,并根据控制点将个体分为内部控制型和外部控制型。有内控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自身能力或努力等内在因素造成的。
他们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外控型的人觉得自己控制不了周围的环境,把自己的成败归因于他人的影响或运气等外在因素。他们通常不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三)韦纳的归因理论
在海德和罗斯的基础上,韦纳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了归因的本质。归因理论的一个核心假设是,人们试图保持积极的自我形象。所以失败的个体会把失败归结于自己的运气。
成功的个人把他们的成功归因于他们自己的技能和智慧。归因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而是上一个行为和下一个行为之间的重要环节。
他的归因理论主要有以下三个论点:人的人格差异和成败经历影响他的归因;一个人对上一次成就的归因会影响他对下一次成就的期望、情绪和努力。个人期望、情绪和努力对成就行为有很大影响。
1.个人倾向于为自己的行为和结果寻找原因。个体在解释其行为结果时的归因是复杂的、多维的,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其未来的学习动机。
2.影响行为结果的原因:六个因素,三个维度。
韦纳认为,个人通常将自己所经历的事情的成败归因于以下六个原因:(1)能力,即个人对自己是否胜任工作的评价;(2)努力的程度,个人反思自己在工作过程中有没有尽力;(3)工作的难度、
即凭个人经验判断任务难度;(4)运气,即个人认为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5)身心状态,即个人在工作中的身心状态是否影响工作成效;(6)外部环境,即除上述五项外,
还有其他因素与此有关(比如别人的帮助,评分不公平等。).韦纳发现的六个成败因素后来被证明代表了普通人的归因反应。只是学生对考试成败的归因,主要是前四项(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
再者,韦纳将上述六个因素按照各自的性质分为三个维度:(1)因素来源是指当事人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来源是由于个人条件(内部控制)还是外部环境(外部控制)。在这个维度中,
能力、努力、身心状况属于内控,其他三个属于外控。(2)稳定性是指当事人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在类似情况下是否一致。在这个维度上,能力和工作难度不容易随情况而改变。
相对稳定,其他都不稳定。(3)可控性是指当事人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能否由自己的意愿决定。在这个维度中,只有努力的程度可以被自己的意志所控制,其他的都是自己无法控制的。综合来看,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可由下表表示。
三、归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1.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情感体验的影响
学生对学习成败原因的不同解释,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学习取得好成绩会感到高兴,但只有当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强或足够努力时,才会感到自豪与满意。而如果把成功归因于题目简单或自己比较幸运时,
学生可能就不会感到自豪与满意。
2.对学生后续学习的期望的影响
如果学生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自己能力强或努力学习的结果,他会认为下次我努力学习一定还会取得成功。如果学生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任务简单或是我这次比较幸运,他会认为下次就不一定会这么幸运了,
题目难度也可能会增加,所以下次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就很难说了。
3.对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的影响
当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时,成功带来的自豪感和满意度会让他继续努力以求下次取得同样的成功,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克服。当学生将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时,
下次他会做出更大的努力并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获得更多的成功。而如果学生将自己的成败归结为自己能力强而成功,或自己能力太弱而失败时,学生所投入的努力就会减少。
4.对学生自身的认识和评价的影响
经常取得成功的学生会增强对自己能力的预测与估计,从而使他获得比较髙的自我效能感,这会使他更积极地认识自己,对自己有客观正确的判断,反之则会产生负面影响。
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
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
而且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
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最后,再次希望能对各位考生的备考能够有所帮助!
归因理论,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归因理论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