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重点-成败归因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作为教师招聘考试的常见考点,也是考生容易出错和混淆的点。在考试中,经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考查三个维度,六个因素,那么如何说清楚呢?今天我就来帮大家理解和区分这些知识点。
1.代表人物:海德和维纳
海德首先提出了归因理论。在海德研究的基础上,维纳系统地讨论了行为结果的归因,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因于以下六个因素。同时,韦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以归为三个维度。
2.视图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及其结果原因的解释和评价。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机。
三个维度和六个因素:
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外在维度是指事实的原因属于个人的内在因素还是外在因素,天赋、能力、心情、努力等因素都是由个人自身的力量决定的,是内在原因;任务难度、运气、老师的偏见、别人的帮助等。是由个体之外的力量决定的。
是外因。
稳定和不稳定的维度是指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能力、任务难度等因素是稳定的,而情绪、运气、一时的努力是不稳定的。
可控性和不可控性维度是指行为动机是否能被行为人或他人所支配或控制。比如努力、老师的偏见、别人的帮助都是可控的,而天赋、心情、任务难度、机会都是困难或不可控的。
六个因素: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部环境。
3.对教育的启示
一个总是失败并将失败归因于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下)的学生,会形成习得性无助感的自我。习得性无助是个体感觉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影响自己重要的生活事件时所经历的一种抑郁状态。
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强调与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努力程度相关的内在的、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当学生做出同样的努力时,能力低的学生应该得到更多的奖励。
对能力低努力的给予最高评价,对能力高努力的给予最低评价,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归因。
1.归因理论认为,教师最好引导学生将失败归因于()。
A.努力b .运气c .能力d .任务难度
A
解析:本题考察成败归因理论的指导。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强调与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努力有关的内在的、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一个总是失败并将失败归因于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下)的学生,会形成习得性无助感的自我。努力是内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如果把成败归因于努力而不是能力,学生会有更强烈的情感体验。因此,
选项a是正确的。
2.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将学习失败归因于努力程度不够这种内部可控不稳定的因素更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能力是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因此本题错误。
教育心理学重点-成败归因理论,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成败归因理论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