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

2023-08-10 18:12:13 hao333 6895

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主要观点是,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依赖于某种行为与刺激之间的稳定关系,被强化的行为比未被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现。因此,

不断强化可以强化和巩固这种联系。认为强化可以促进学习动机。比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老师为了让学生努力学习,会奖励学生小红花和卡片。

父母会奖励他们的孩子看更多的电视,玩更多的游戏,或者买一个玩具。

2.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是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其主要观点是人的行为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激发出来的。人有五种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所以马斯洛认为,人会因为内在的学习需求而产生相应的学习动机。比如,因为人有生理需求,所以会学会吃喝。

3.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麦克莱兰和阿特金森,他们的主要观点是成就动机是个体实现一个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机。个人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部分:成功倾向和避免失败倾向。走向成功的倾向指的是努力克服障碍,

尽可能快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来解决难题的心理倾向;避免失败倾向是指避免他人形象因失败而受损时的不良情绪。所以倾向于成功的人更倾向于选择50%复杂度的任务。当他们面临失败时,

其学习动机水平会得到提高;避免失败的人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困难的任务,当他们面对失败时,他们的学习动机水平会下降。

4.成败归因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韦纳,他的主要观点是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的解释和评价。心理学家韦纳系统地论述了行为结果的归因,

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他还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

即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和外部环境。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主要的考试方式是维度和因素的匹配。在这里,考生需要能够准确记忆每个因素对应的维度,以便在考试时能够顺利识别。

另外,在这六个因素中,如果一个学生长期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能力强,就容易骄傲自负。但是,如果一个学生长期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能力差,那么他就容易自暴自弃。教育心理学称后者为习得性无助,

其通常表现为:破罐破摔、自暴自弃、丧失自信等。考生需要注意的是,习得性无助感往往以选择题和是非题的形式出现。

既然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归因于能力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作为老师来讲应该引导学生将其成功和失败归因于努力程度,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5.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其主要观点: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

包含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先行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期待。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是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效能期待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成败经验(最重要);替代性经验;言语信息;情感状态等。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自我效能感的概念通常以含义反选的单选题的形式考查,其两种期待以案例单选的形式考查,而影响因素则多以多选题的形式考查。

在考试过程中,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出现频率偏高。其中在个别考主观题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成败归因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也比较常见,但是请考生放心,考查起来都是比较简单易于作答的。

以成败归因理论为例,在考试的时候,易出现几个主人公,各位主人公对自身的成败进行经验总结。问题一般有2-3个,

比如:这几位主人公将自身的成败归因于哪个因素;这几个因素属于哪些维度;如果有人归因于能力不足会导致什么后果;老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恰当归因等。

最后附上几道关于学习动机理论的练习题,以便考生能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1.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遇到困难不是直接退缩,甚至有时会可以追求一定的挑战,他们总是倾向于选择成功率在( )的任务。

A.很小B.中等

C.绝不可能D.非常大

2.某人认为自己的同学与自己水平相近,自己的同学考上了教师编,于是他认为自己也能考上教师编,这是( )因素对其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A.成败经验B.替代性经验

C.情绪唤醒D.言语劝说

答案解析:

1.B。解析: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倾向于选择复杂度试中的任务。

2.B。解析:看同学的经历,对其是一种替代性经验的作用。

学习动机理论,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学习动机理论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