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考叫什么?各位朋友都知道高考是人生必经之事,高考可以说是人生的第一个分水岭,古时候的人们也有高考噢!那古时候高考叫什么?怎么来的?下面就跟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古代高考叫什么
古代高考,就是我们熟悉的“科举”。
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通过科目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是中国人才选拔史上的一个创举,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四大发明一样,具有世界意义。开始于公元7世纪的隋代,结束于20世纪初的清朝末年,共延续了一千多年。
科举有三级考试制度:1、乡试 2、会试 3、殿试
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也被称为秋闱。参加的是秀才(生),需要注意:秀才在参加乡试前,需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者才能选送参加乡试。乡试考中后成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进行,所以又称为礼闱、春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考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后一般要举行复试。
殿试: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考中后统称为进士。
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科举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彻底否定了以门第和出身作为选拔标准的特权制度,为封建国家选官用人搭建了一个相对公开、公平、公正的平台,为社会精英的流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使成千上百的中小地主阶段、甚至平民阶层的子弟有机会进入治国行列,为国家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古代高考叫什么大家现在都了解了吧!科举制度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论出生高贵与否,都是一条报国之路。我们广大考生的高考也是如此!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